你的位置:专业炒股配资网_重要的配资平台_值得信任的配资 > 值得信任的配资 > 正规实盘配资门户网 花脚大仙分享:《经典与范式——平城实力和云冈时代》下篇
正规实盘配资门户网 花脚大仙分享:《经典与范式——平城实力和云冈时代》下篇
发布日期:2025-02-12 22:44    点击次数:126

正规实盘配资门户网 花脚大仙分享:《经典与范式——平城实力和云冈时代》下篇

经典与范式

——平城实力和云冈时代下篇

吴文化博物馆特展

花脚大仙分享

“经典与范式——平城实力和云冈时代”特展由吴文化博物馆联合云冈研究院、大同市博物馆、定州市博物馆、沁县南涅水石刻博物馆主办。展览共分为“平城时代”“创造经典”与“成为范式”三个单元,诠释“云冈模式”与“云冈文化”独特的时代魅力。

“凿石开山,因岩结构,真容巨壮,世法所希。山堂水殿,烟寺相望,林渊锦镜,缀目所眺”。跟随着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脚步,我们仿佛穿越了1500年,来到了大同武州山南麓,十里河北岸,这些依山傍势、层叠错落的石窟,是中国早期石窟的代表,北朝艺术的滥觞,史称云冈石窟。

展开剩余90%

随着近几十年的考古新发现,我们得以发现更多飞天伎乐、菩萨罗汉、千人千面、异彩纷呈的云冈石刻造像,以及云冈对北方中原地区石窟造像的影响,毫无疑问,由云冈石窟创造的“云冈模式”,既是佛教艺术的中国经典,也是流播至今的审美范式。

创造经典

北魏和平初年(460年),僧人昙曜在武州山川主持开凿昙曜五窟,成为云冈石窟的滥觞。自文成帝至孝明帝,从和平初年(460年)到正光五年(524年),云冈石窟在北魏一朝营造构建60余年。60余年中,云冈石窟逐渐脱离古印度和中亚佛教造像的影响,融入中国的艺术特点,体现出佛教造像从“像法西来”而逐步本土化的演变过程。

宿白先生根据云冈石窟的历史年代和艺术源流,提出“云冈模式”的概念。在此概念下,宿白将云冈石窟分为三期,分别为:开凿于460年~470年的昙曜五窟,是平城僧俗工匠在云冈创造的新模式;开凿时间约在471年~494年间的第7、8窟,第9、10窟等,这一时期造像风格迅速汉化,造像故事题材增多,佛像面容清秀,具有汉式“褒衣博带”的特征;公元494年~524年,迁都洛阳后所修建的石窟,主要集中在第20窟以西的西部地区,这一时期的石窟窟室式样急剧变化,装饰出现不少新样式,个体造像更为清秀。

陶毡帐 北魏

御昌佳园北魏墓出土

大同市博物馆 藏

底座呈长方形,四壁外弧,顶部中间开两天窗(有窗帘),正壁中下部开门,门两侧和左右两侧壁各开两个长方形小窗。正壁左侧窗扇保存完好,其余均已掉落。后壁贴塑一条绳索,一端分三叉固定于后壁,另一端绕过一固定圆形钮向前与先后与窗帘、门帘紧系,以控制天窗和门帘的开合。毡帐保暖性能好,便于移动,是游牧民族居住文化的标志性符号。定都平城之后,毡帐仍被广泛使用,这是拓跋鲜卑在汉化过程中保留游牧传统的体现。

佛头像 北魏

2018年云冈石窟附近出土

云冈研究院 藏

砂岩质。造像肉髻高耸,面相丰圆,双唇轻抿,结构匀称,线条明快流畅,神性的庄严中,散发着人间气息。

已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

谢绝未经同意自行拷贝至自己公微号正规实盘配资门户网

发布于:江苏省

相关资讯